《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此白话绘图本的出版当有助于阅读了解,于个人品德修养与世道人心改善或许不无小补。袁黄,字坤仪,浙江嘉善人。他生于公元1533年,在乡里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考上进士,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任中碰到日寇侵犯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兵。当时的“经略”(驻朝鲜军事长官)宋应昌奏准请了凡为“军前赞画”(参谋长)的职务,并兼督导支援朝鲜的军队。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权,假装赐给高官俸禄与日寇谈和,日寇信以为真,没有设防;李如松发动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平壤,因而打败了日寇....
..
《了凡四训》最新章节:。”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本页提供了凡四训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