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台湾的经验,达成均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偏向于社会性和教育性。一方面让每一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来攀爬社会的阶梯,而另外一方面知识就是权力。
也就是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只要掌握知识,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的穷。
蒋经国先生在执政台湾十六年当中,一九七二至一九七八年,台湾每一个国民的所得从四百八十二元美金成长到五千八百二十九元美金,成长了十一倍。但最高的所得的家庭1/5和最低的1/5,一直当中的差距维持在四至五倍以下的水准。
现在台湾有二十一项IT产品居于全球龙头的地位,去年台湾这个弹丸之地,生产了四千五百万台的笔记本型的电脑,占全世界的71%。即使我们现在的经济状况有所起伏,但是台湾每一个人的国民所得一直能够保持在一万两千元至一万四千元的水准。台湾经济奇迹真正的意义不是在于富,而是在于均富。
台湾经济的成长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物大地博,或者资源丰富,而是在于全球布局运营的管理和提高全球的竞争力,因此近五十年的台湾和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大陆能够成功的从贫穷翻身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那就是尊重市场、尊重专业、尊重制度。在这三个因素当中,资本市场和专业人才只能够提供一时的突破,但制度的改革才能创造一个长远和全面的成长。
前任的WTO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秘书长、做过泰国副总理的素帕猜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亚洲各国最大的挑战,是制度的竞争,是谁能够在制度的改革上最好,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两岸在制度的调整上,能够有互补互通的空间,比如说中钢和台湾的产业合作可以作为大陆的参考,股市房市的过热可化解降温,而不是迅速破灭,大陆通过称之为知识财产权来保证创新的动能,这些方面都可以两岸多加交流。
我特别在这边要提到一位先生,就是温世仁先生,这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是一位慈善家。消灭贫穷才是最大的商机。他描写他第一次到祁连山山下黄羊川,那是一个拍古装片都不需要搭背景的地方,但是他带领工程师一起努力,现在已经把黄羊川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会议中心。他过世一周年的时候,有上万人排队去吊祭。他的事例说明两岸合作就是要能够截长补短,分享经验,相互帮忙。
解决我们对方的内在问题,面对国际的挑战,我们不只是要有医院和学校,更要把医院和学校带到农村去,带到内地去。在台湾所做的一切的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现代化的设备,享有最基本的人权和照顾,这才是真正最贵的待遇。
所以我们要的是基本教育、基本建设和最重要的在台湾称之为“基本班底”,在大陆称之为“骨干力量”,就像清华所培养出的学生一样。
前几天,楚瑜到南京,在夫子庙前面有一位老先生穿过重重的警戒跑到我们团员面前,说了一句话,他说“宋先生我们不要打仗”。我们共同要让两岸成为共同的市场、共同繁荣的市场,不需要打仗,无论是民族的需求,一个中国大陆和平稳定的中国,是符合世界全球大家共同利益的事情。
趋势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条政治的“黑水沟”横在海峡两岸之间,使得双方的交流不能这样顺畅,我们必须从历史来了解这条“黑水沟”的形成,才能搭起和解和合作的桥梁。在历史上,台湾常常被视为“化外之地”,许多福建、广东的人民为了生存冒险来到台湾,那种艰难的过程一般人很难想象。
在台湾史里面,民间流传着一条叫渡台悲歌,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劝君莫要过台湾,台湾恰似鬼门关,自生自死谁都难”,而客家人每个人都会唱的“客家本色”,“唐山人过台湾,身上没有半点钱。”他们每天过的日子就是拿着生姜蘸着醋吃,他们都没有埋怨。这些先辈们能够历经风霜落根台湾,就形成了台湾特有的“台湾意识”,这种台湾意识又经过政治的强化,在明清两代形成寸板不许下海。台湾的罗汉脚就是这样来的。台湾的乡亲自求多福,说的难听点就是自生自灭。
甲午海战以后,台湾就像一个家道中落,而被卖出去的养女,一个不争气的朝廷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则把台湾当作殖民地五十年。一九四九年,国民党的部队和家属几百万人撤退到台湾,楚瑜跟随父亲就在这个时候登上了这块土地,我们在这块土地上落地生根,努力打拼,自己才深深体会出来“千万个人去无人转,自生自死谁知难”的那个含义。
那种既怀念原乡,又扎根于现在家庭的一种心境。两边都是我们的家,一边有我们的祖先,一边有我们的子孙,没有人会要去争取一边的认同而去放弃另外一边,这就是各位大陆的乡亲,您慢慢去体会。
好书呀免费小说
书籍 【宋楚瑜大陆行】 经网络收集整理,仅供读书爱好者学习交流之用,【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https://www.russi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