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一部长篇小说。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部耗时20余年之久的长篇巨著,罗曼·罗兰从1890年就开始酝酿构思,1902年2月《半月丛刊》发表了小说的第一卷《黎明》,而直到1912年才刊行了第十卷即最后一卷《新生》。罗兰因此书获得了1913年度的法兰西院士文学奖和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克利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早熟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请
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11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孙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了,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米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在遭到米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愤然离开。此时,父亲也去世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
这本小说很长,断断续续读了很长时间,但是奇怪的是每次拿起来读,前段内容都能清晰地展现,不会遗忘,不会断片。人物刻画相当精彩。几年前记得看过罗曼罗兰传记,对他不是非常感冒,但是看完这本约翰克里斯朵夫,对罗曼罗兰心生崇敬之情。一个人的一生,他的悲苦,不屈,热情,执着,成长;他的朋友们,爱人们和敌人们。他们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包容,这一切仿佛就在你的面前。第一次这么真实,全面地了解人这一生。一部巨作。一位作家,不求每部作品都完美,只要有一部震撼你心,那他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作家。
克利斯朵夫出生于一德国小城。小城那种闭塞的空气使他窒息,如同关在笼里的困兽,他犷野奔放的激情之火一天天熄灭。而最令他气喘不过的还不是这缺乏自由的天地,而是泛滥了的理想主义。每个人都陶醉在自己伟大力量的幸福之中,宣讲着理想和胜利,整个德国充斥着一种自命不凡的军人式傲慢,而这些在艺术中则表现为一种感伤主义的希冀。艺术家在说谎,不敢直面人生。罗曼·罗兰认为,动力来自于宇宙间普遍存在的那种神秘的,但又是强大的生命力。少年克利斯朵相信自己就是上帝,认为上帝就在他心中,“它(指上帝)透过卧室的屋顶,透过四面的墙壁,把生命的界限推倒了,它充塞于天地之间,宇宙之间,虚无之间。
读的是傅雷翻译的版本,在他的家书中被提及多次,勾起了兴趣,中途没一直坚持,反复了好几次,最后才啃完。就好像生活一样,总是会有很多阻碍,堵塞你的出路,只有去经历,去体会,才是一次完整的人生。迷茫-探索-执着-反叛-创造-领悟-释然,克利斯朵夫经历的,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唯有热情和信仰能够抵达,一如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处世观念。物质的地位,舆论的引导,审美的错位,……一个个话题刺激着神经,各种花边炒作,过度解读充斥着眼球,公众号营造着焦虑,不拼命仿佛对不起这个年纪,大V们打着口号,发出最有力的声讨,阶级的隔板似乎很难再捅破,资本的操控以及层级的观念,让人心生无力。杨绛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也想过,索性不读书,不知者无畏,索性博学考究,胸有成竹,就怕我这样略读零点一二,陷入思想泥泞!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很早就知道这一句话,在看这本书时,下意识的带些这句话去看,却好像一下被焊到了心底,给了我极大的力量!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绩。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吧!
翻译家傅雷:“我们尤须牢记的是,切不可狭义地把《约翰·克利斯朵夫》单看做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的传记。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底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艺术家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模范,只因为他是不完全的人群中比较最完全的一个。而所谓完全并非是圆满无缺,而是颠岂不破地、再接再厉地向着比较圆满无缺的前途迈进的意思......这部书既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据作者的自白,说它有如一条河。莱茵这条横贯欧洲的巨流是全书底象征。所以第一卷第一页第一句便是极富于音乐意味的、包藏无限生机的"江声浩荡”......
《约翰·克里斯朵夫》最新章节: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的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绺头发,嘴里老喊着:“走罢!”――他便走着,伛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削壁慢慢的显出白色来了。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全文完)。.....本页提供约翰·克里斯朵夫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