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获得如潮好评,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世人对世间万物的认知,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见仁见智。史学亦当如此。黄仁宇在自己的著作中,用独特的视角,把明朝晚年的公元1587年,即万历朝十五年,作为切入口,把这一年看似歌舞升平,实则上通过许多事件又蕴含、预示着大明王朝已经走到尽头。黄仁宇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尖锐问题,是令后人深思、研究
的。
中华民族是个农耕民族,它的文化也是亚洲大陆地理的产物,而欧美一些强国及后崛起的日本的物质文明,则有其海洋性国家的经验。诚然,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其先后程序,其中最大的差别,现代先进国家以商业的法律为保证,而落后国家都以旧式农村的习惯及结构为基础的。当中国人还在修筑明长城抵御外来入侵时,欧美列强已建造铁甲坚船,试制远程火炮,开始跨洋越海、掠地攻城的侵略扩张。连当年群雄割据的日本列岛的倭寇,也能肆无忌惮地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实属匪夷所思。这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证实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中国的封建社会历来以道德代替法律。这也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演变成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由放牛娃而跃上皇帝宝座,他登基后为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即土地问题,采用严厉的手段,打击豪绅富户,一时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社会矛盾相应得到了暂时缓和,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局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以后的岁月里,社会矛盾不断地激化,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农民起义的烽烟四起,没落的晚明政权被推翻。但李自成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的短短数月内,又遭覆灭。
黄仁宇,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中国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详见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本页提供万历十五年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