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前三记作者每忆及发妻,都不免叫人唏嘘感慨,羡慕伉俪情深,叹生之多艰。第四记《浪游记快》叫人叹为观止,三白游历丰富见识广博叫人羡慕。《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的《童趣》已选入人教版的语文书中。
作者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书评:《秋灯琐忆》里的秋芙和沈三白的芸娘真不一样,尽管林语堂称她们为古中国最可爱的两个女子。芸娘很端庄,重礼仪,属于相敬如宾的那一种妻子,而秋芙却有一种倾斜的美,你看她的出场,“绾堕马髻,衣红绡之衣”,堕马髻就是一种偏垂在头发一侧的发髻,那薄红的单衫倾斜的发髻,怎么都觉得有种撩人的风情。
最近在读《浮生六记》巴掌大的小书,每晚窝在被窝里艰涩的阅读文言的字句,床头没有小灯吊灯光线投下来总是暗色的阴影,很多时候就这样枕着浮生六记睡着了,梦里依稀是他们的生活沈三白芸娘闲情逸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清朝人,是位文学家、画家,他说自己生于盛世(乾隆年间)的富贵人家,老天待他不薄,理应记之于笔墨,故而有了这部《浮生六记》,一记闺房之乐,二记闲情之趣,三记坎坷之愁,四记浪游之快,五记中山之历,六记养生之道,不过现在公认后两记为伪作,只有前四记是沈复的作品。虽然如沈复所言,他生于盛世的富贵人家,但那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他的家族也不可避免地没落了,故而他的人生前甜后苦,这一点贯穿全书始终,这一情节颇类似于曹雪芹笔下的四大家族,故而《浮生六记》又有《小红楼梦》之称。......
《浮生六记》全文结局:ng。在未得安乐的人,求之而不可得;在已得安乐之人,又不知其来之所自。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苦痛――这安乐,我想,很像一个无罪下狱的人心地之泰然,也就是托尔斯泰在《复活》中所微妙表出的一种,是心灵已战胜肉身了。因为这个缘故,我想这对伉俪的生活是最悲惨而同时是最活泼快乐的生活――那种善处忧患的活泼快乐。。……。廿四(1935)年五月廿四日龙溪。林语堂序于上海。.....本页提供浮生六记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