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府演义》一书内容与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大致相同。小说写杨门一家几代人前赴后继,忠勇卫国的英雄事迹。作品在着重表现激烈民族矛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求抵御外患,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理想和愿望。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风格粗犷豪放。但其情节的安排尚欠妥帖,形象的塑造也显粗糙。现存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重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杨家府演义》即据以上诸本刊印。
《杨家府演义》小说从宋将杨业与辽作战,身陷重围,碰碑殉节写起,以十二寡妇征西,凯旋后归太行山结束,中间穿插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熊大木小说《杨家将演义》中杨文广是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而《杨家府演义》中杨文广是杨宗保之子)、杨怀玉五代将领的征战业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尤为生动,塑造了以穆桂英为代表的众多的巾帼英雄形象,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卧松堂本为底本,以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本参校,这里仅就校点过程中的某些问题作出几点说明:第一,底本中胡延赞
、木桂英、萧天左、萧天右等人物姓名,与今人所熟知的呼延赞、穆桂英、萧天佐、萧天佑写法不同,为存原貌,不作改动;因木桂英而出现的“木阁寨”,与今“穆柯寨”不同,亦不便改动。“令婆”佘太君,底本作“余氏”仅一现,则径改为“佘氏”。第二,底本正文中有少量双行小字夹注,这次个别夹注掺入正文,这次排印时统一删除。第三,凡底本文字讹夺愆倒,或依校本改正,或径改;明显错别字,径改;个别词语,如第一卷“太宗驾幸昊天寺”中的“仸(亻争),意义不明,不便擅改,只能存疑;凡明清小说中习惯用字、俗字、同音假借字等,一般予以保留。......
《杨家府演义》全文结局:许下山掳掠民财,为一清白百姓,遗留芳声于后代。使人皆称我家是个忠臣,退隐岩穴而非叛乱贼臣,不归王化者也。有诗为证:。尘视侯封上太行,只缘社鼠暗中伤。繁华过却三春景,衰朽催人两鬓霜。宦海无端乡变态,莱羹有味饱谙尝。浮生得乐随时乐,何必担忧驻汴梁。后人览罢此书,有诗赞怀玉知机云:。峻秩崇阶孰肯丢,知机平远早回头。预期十事九如愿,定不三平两满休。知自足时还自足,得无忧处便无忧。太行风月归闲后,一任人间春复秋。又诗赞云:。卸却朝衣弃却簪,浮云富贵不关心。连城玉韫太行润,照乘珠藏合浦深。明月花前宵酌酒,熏风竹下昼鸣琴。此身不复随宣召,只恐西风短剑临。.....本页提供杨家府演义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