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二月河的这部《康熙大帝》着力刻画了康熙一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生动的艺术形象,突出表现了康熙在各种矛盾的漩涡里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英雄本色;肯定了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统一祖国、开创王朝鼎盛局面所做出的历史功绩,也指出了作为皇王的康熙因个人性格缺陷和历史局限,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作品情节飞湍流瀑,既惊心动魄,又妙曼宜人。清军主力入关后,大清王朝定都北京。经过明末清初的战火摧残,华夏大地急需太平安宁。但就在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命丧黄泉,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决意遁入空门。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同时立下诏书: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龙御归天。公元1661年,在孝庄太后的扶植下,天花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龙座,称康熙皇帝。翌年改元康熙。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
意译)。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本页提供康熙大帝之玉宇呈祥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