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关“列国”故事的白话本,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
“羽翼信史而不违”,是古代文学评论家所认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小说中,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也许只有《东周列国志》了。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说巨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继“三言”之后的又一小说佳作。这本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据史实录,“事取其详,文撮其略”;“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面对此起彼伏繁杂错综的事件,你来我往既多且乱的人物,冯梦龙充分展现了其杰出的组织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叙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说信守史实,脉络清晰,堪称一部真正的历史教科书。
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奸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还十分精彩,卫鞅入秦变法,西门豹、吴起的故事等,但给读者记忆深刻的当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四人皆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学兵法,苏秦、张仪习游说。孙膑后为庞涓陷害,几死于魏,佯疯才得脱归齐国,后马陵道万箭射死庞涓。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击秦国,即历史上著名的合纵,张仪助秦,后几次破苏秦的合纵之谋。两人皆为游说之仕,小说中,他们算不得什么伟大人物,全为小人之举,苏秦先一贫如洗,后因游说而富贵还家,按小说的观点,其是为了自己而行游说之事,全不顾国家以后的发展,尤其在他后面的日子尤为明显。
纵观东周几百年,无外乎一个“乱”字,乱世春秋,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父夺子爱,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并不足为奇。春秋时期,多有谋国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轸、宁俞、赵盾等,也多有谋国之君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但之后,谋国之君和谋国之臣皆越来越少,后几近灭绝,多出将才而无相才者,也多为游说之人,再之后,只剩家养士人的君子,当然如信陵君这些也堪为国才,但所养之士少有用者。
《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天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冯梦龙(1574一1646),明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顾曲散人、茂苑野史、无碍居士、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苏州)人,少为诸生,晚年以贡生历官丹徒县训导、寿宁知县。倡导言情文学,抨击伪道学。
冯梦龙虽工诗文,但主要致力小说、戏曲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小说方面,除编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罗贯中的《平妖传》为《新平妖传》,改写余劭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戏曲方面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另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笔记小品《智囊》、《智囊补》、《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等。
书友评论: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西周至夷王,厉王始衰,宣王中兴,幽王再败,直至平王东迁。东周列国逐渐强盛,春秋大幕从这一刻拉开。读完《东周列国志》之前,我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停留在书本上所形容的“礼崩乐坏”;读完这本书以后,要问我对那个时代最大的感想,我依然只能说四个字:“礼崩乐坏”。
西周开国,分封诸侯。周为天子,天下共主。诸侯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受周分封,各自立国,向周朝贡,为周藩属。诸侯之下,分封大夫,大夫立家,再封家臣。自上而下,分封建制,是为封建。天子强而诸侯弱,诸侯强而大夫弱,大夫强而家臣弱。在上者为君,在下者为臣,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此礼乐和谐,天下得治。
“列国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以前读过三、四遍,如今再拿出来品味,体会也比从前更深了。书的开头有一段词: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手,说甚龙争虎斗。其中涵义颇值得玩味。读这样的小说好处是,即休闲,也教给了我们一些为人做事的道理,可谓一举两得。书中的人物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他们的表现,或从容而明智,或愚蠢而不可劝谏,都可以拿来作为借鉴,或对比旁人,或用来反省自己。因为都有具体而形象生动的故事,所以效果应该比纯讲理论要好的多。
这本书很早就看过一遍,当时年龄还不大,但喜欢历史的我看完后在很长时间内都很震撼,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颠覆自己的世界观并重新建立新的世界观,尤其是当今这个社会,小时候受到的教育都是虚假的正义,长大后才发现世界是残酷的,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很幸运在那个时候我就看到这了这本书,当时看还不是很明白,主要是里面生字太多,那时我已经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甚至佛门术语较多的《西游记》原著,所以对古白话文没有什么阅读障碍,毕竟作者都是明朝的。看这类书我向来都是看原著,不看白话翻译,只有古文才能传神精炼的表达出那么多的含义,我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想明白很多事情,也正是这个时候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得到启蒙,知道世界并不像我想的那么好,但也还是有忠贞热血之士。.....本页提供东周列国志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